一季度石油化工行业运行情况

2016-04-27 15:22:00 1

今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复杂、严峻、希望和困难交织的一个态势。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一季度行业经济运行稳中略有回升,但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调研和数据显示,行业生产平稳增长,市场趋稳向好,价格探底回升,效益由负转正。短期来看,这些积极变化主要源自国际油价恢复性反弹,下游企业春节后开工补库存等因素。从整体看,行业结构调整进展依然缓慢,企业运行质量效率有待提高。

一、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行业经济出现积极的变化

1、主要产品生产平稳增长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快报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重点企业乙烯产量448.9万吨,同比增长4.7%;丙烯产量367.6万吨,增长3.8%;纯苯产量152.5万吨,增长0.7%;合成材料总产量(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816.6万吨,增长6.4%。1~3月,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8320万吨油当量,同比微降0.2%。

从用电情况看,1~2月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增速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工业用电增速快5.3个百分点。企业用电情况也印证了化工行业生产的回升向好态势。

2、市场趋稳向好

从需求来看,一季度石油和化学品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1~2月,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9241.7万吨,同比增长5.8%,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86.4亿立方米,增幅14.2%,加快6.7个百分点。重点化学品消费多数保持增长。1~2月,乙烯表观消费量346.6万吨,同比增长9.2%;聚乙烯表观消费量384.6万吨,增长5.0%;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128.4万吨,增幅15.7%。

初步预计,一季度上游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0%,下游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升3%,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明显收窄。

3、价格探底回升

从价格来看,一季度石油和主要化学品市场总体呈现触底回升走势,价格在3月份明显反弹。

国际油价在2月份探底后,3月份出现较大反弹。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布伦特原油均价37.41美元/桶,环比上涨17.2%;WTI、布伦特、迪拜、大庆四地原油平均价格(普氏现货)为34.21美元/桶,环比上涨17.9%。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会在35~45美元/桶之间波动。

一季度,基础化学原料市场总体呈现波动回升走势。3月份,在监测的39种主要无机化学原料中,市场均价环比上涨有18种,同比上涨有10种,均比上月增加2种。在监测的84种主要有机化学原料中,环比上涨有65种,占比达77.4%,比上月大幅增加39种;同比上涨11种,比上月增加4种。预计后市基础化学原料市场将延续回升格局,但势头减弱,价格走势趋于平稳。

一季度,国内化肥市场总体疲软,主要化肥品种价格低位震荡。市场监测显示,3月份,国内尿素市场均价1370元/吨,连续8个月环比下跌后首现回升,涨幅2.2%,同比跌幅18.0%;磷酸二铵均价2700元/吨,环比跌幅2.2%,同比下跌7.5%。预计后市化肥市场总体仍将延伸弱势行情,但在产能控制和消费增长带动下,价格会有一定的回升。

4、行业效益增长有望由负转正

今年以来,行业上下游效益走势继续分化。据统计局数据,1~2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3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2%,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6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显示化学工业效益继续好转。但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历史首次出现行业性亏损,净亏损额203.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52亿元。不过,目前重点企业效益已出现明显改善态势,预计3月份全行业可望实现利润累计扭亏为盈,增速由负转正。

初步分析认为,行业经济运行3月份的积极变化,主要是原油价格的回升和春节后市场补库存的拉动短期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结构调整的作用还远未形成。总体看,一季度后期,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行业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下行压力出现一定缓解,整体效益明显改善。预计二季度将能延续目前回升态势,经济运行有稳中向好的变化趋势。

二、行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压力犹存,行业结构性过剩的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复杂,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投资持续疲软。1~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继续扩大,特别是上游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大幅萎缩,断崖式降幅近60%,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上游投资严重不足,长此下去,有可能对我国未来能源安全保障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尽管投资持续疲软,但投资效率有所提高,传统大宗过剩产品投资下降较快,新兴产业投资增长明显。

二是出口降幅扩大。海关数据显示,1~2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670.5亿美元,同比下降20.8%,比上年同期收窄3.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422.8亿美元,下降23.2%;出口总额247.7亿美元,下降16.2%,上年同期为增长4.2%。进出口贸易下降主要受市场波动和价格下跌的影响,而主要产品进出口数量还是保持增长的,如石油天然气进口量增长10.5%,进口额下降32.6%;有机化学品进口量增长13.3%,进口额下降13.1%。

三是企业成本高企,负担加重。据调研了解,目前石油和化工企业负担较重,成本高企,主要表现在融资成本、电价、物流成本、环保成本、人工成本、税收成本等方面。氮肥企业反映,虽然近两年煤炭价格下降,企业原料成本有所降低,但各项优惠政策取消,特别是用电价格和用气价格上调,使相对成本大幅增加。2015年仅各种优惠政策取消直接导致尿素增加成本约150~200元/吨,今年电价上涨,将推动成本再上升约100元/吨,企业经营更加困难。氯碱和电石企业更感压力,电费占烧碱成本的55%以上,占电石成本的70%,电价上涨对企业影响可谓生死存亡。

四是贸易摩擦加剧。美国继去年8月份终裁对我国轻卡和轿车等半钢胎双反后,今年2月20日再次发起了对我国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目前全钢胎出口占总出口的36%,主要以国内企业为主(半钢不少为合资或外资企业),一旦"双反";确定,将对国内轮胎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影响。今年以来,还出现了日本对我国氢氧化钾反倾销、埃及对我PTA反倾销立案等多起涉及石化产品的贸易摩擦。此外,由于我国对天然橡胶进口征收20%的关税,使得东盟国家认定我有贸易补贴行为,作为贸易制裁的理由之一,对我国轮胎出口加征高额关税。

五是经济增长质量还有较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对32.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2015年平均利润率为5.8%,低于2010年7.6%的近期高点。2015年化工企业平均利润率为5.3%,不仅低于2010年7.7%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全国工业利润率的平均水平。全行业2015年流动资金周转率仅为2.91次,低于2014年3.11次的水平,全行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分化也十分明显。在生产疲软、价格低位的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更显示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创新能力、产品结构优化和企业内部管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要全力抓好的主要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政策建议

1、行业稳增长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会在年初提出了2016年行业经济运行工作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以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落脚点,在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果断推出新措施,在补强短板上采取有力的新举措,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扎实培育新动能,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努力开创全行业"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紧紧抓住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这个主线,紧紧抓住开拓市场、提高供给质量这个关键环节,扎实抓好行业经济运行的重点工作,以实现行业经济全年平稳运行和稳定增长。

(一)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供给质量

全行业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有效化解一批过剩产能,同时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行业经济增长点,从而提高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正在快速升级的市场需求。我们要用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大力开拓农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节能环保市场,不断提升和优化供给质量。同时,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探索和构建石化行业稳增长的经济格局。

(二)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地

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是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今年我们继续致力于做好石油和化工两个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加快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形成多种类、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监测报告,积极发挥信息服务平台的市场引导与预警功能,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掌握行业运行的动态,特别是围绕行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积极反映企业诉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地,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三)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加快培育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行业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不仅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支撑。在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建设上,今年我们着力抓好三件大事:一是要按照行业"十三五";科技规划的要求,抓紧推进行业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把重要产品、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用的力量有效组织起来,用我们创新平台的优势加快抢占一批行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用我们创新平台的优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用这批产业制高点技术尽快形成一批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创新示范企业。企业创新是行业创新的基础和主体,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时期,行业涌现了一批创新发展的典型企业,但还远远不够,水平也有差距。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出更多、更好、更有水平的企业典型。三是大力推动两化融合。这是行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行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我们要在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创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信息化手段,实现传统行业管理效率和竞争实力的提升。(四)努力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经济效益下降、生产成本上升是当前我们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企业、行业的盈利能力上。在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大环境下,努力提升行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全行业经济运行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当前,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价格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努力强化企业管理、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们突出强调,要下功夫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三大重点,努力提升行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优化供给侧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平、公正的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

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营环境是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一是应破除地区保护主义。要停止一些地区擅自出台的保护落后产能的优惠政策,如土地、税收、水电、运输等优惠价格,形成全国统一的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大市场;二是要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特别要在化肥、成品油、建材等重点领域进行重点打击,严格和完善标准和市场准入,打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创造者的积极性。

(二)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一是建议利用现有专项资金渠道,适当扩大规模,加大对石化行业技术改造提升、高端产品发展、技术装备创新、绿色安全生产、智能制造试点、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参照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政策对化工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给予支持。利用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石化企业自备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探索设立由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组成的石化产业调整优化引导基金,优先投向对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和兼并重组。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金融支持。建议引导金融机构实施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对有竞争力、有市场的优质企业以及符合产业政策的专项工程及配套项目,给予信贷和直接融资支持;大力发展能效信贷、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

三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议将房屋租赁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尽快纳入抵扣范围,解决物流行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问题,减轻物流税收负担。建议暂缓4月份拟定上调的化肥生产电价,并推进大用户直供电措施。加快国企市场化改革,逐步消除企业不合理社会负担,使国企真正成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三)大力稳定出口

稳出口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放开成品油出口。我国炼油行业目前过剩问题很突出,放开成品油出口可以有效缓解过剩矛盾,推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二是继续暂缓对危化品进出口法检加倍收费。2012年,国家对很多大宗石化产品进出口检验监管开始由普通商检升级为法检,检验费用由商检的几乎忽略不计变为货值的千分之三,同时使出口周期延长,此举对行业进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后经过呼吁,国家暂停执行加倍收费,改按千分之一点五收费。前不久,国家再次恢复了加倍收费政策,石化行业企业经营现今比以往更加困难,进出口形势更为严峻。强烈建议再次暂缓不加倍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压力。

三是取消化肥关税,适当给予出口退税。2015年9月份开始,国家恢复征收化肥增值税,企业税收成本大为增加,以鲁西化工为例,前2个月缴纳税负同比增长高达58.8%,主要受增值税的推动,化肥产品出口不但要负担出口环节增值税,还需缴纳出口关税(不同肥种税率不一),同时,出口关税的增加又进一步增加了增值税负担,对企业出口成本带来很大影响,建议取消化肥关税并对出口产品给予适当的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