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该从何处切入?
"十三五";期间,石化行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新型驱动力,着力做好行业产能的加减以及产业本质的提升;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企业效益,完善可持续发展条件。通过供给侧改革,最终带动需求侧的发展。
石化行业"十三五";改革的思路,是要以优化石化产业、提升传统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提质化工新能源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产业体系高效化、产业布局集约化、节能环保生态化、科技创新集成化作为主要发展路径,以企业结构体制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推动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石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进行供给侧改革,其主要任务是要解决行业产能发展与市场空间的差别化矛盾;解决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淘汰低效产能,发展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技术,提升我国石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向发展高附加值、高端化工产品方向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扩大对外合作,促进多元投资,通过产业链补短板改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布局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强化循环经济特色;坚持着眼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联动发展、开放合作、安全环保的原则,促使石化产业逐步向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广阔区域集中;较快提升产业资本结构多元化程度,加快国际化进程。
供给侧改革重点,首先行业着力去要产能,尤其是落后的过剩产能,小规模炼油,部分小型规模乙烯,气化技术氮肥,部分烧碱、纯碱、甲醇、醋酸、轮胎和农药中的落后产能。应当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过剩产能都必须砍掉,有些产能虽然在国内是过剩,但是在国际上仍处于先进水平、拥有较大市场,这样的产能应当优先考虑进行市场转移。去产能主要针对的还是那些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产能。
其次就是要降成本。企业需要完成产业增值分析和成本贡献分析,并依此优化原材料结构和能源利用方案,控制生产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优化产业链设计,做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醇则醇;对产品的竞争力做未来周期的预期分析,采用横向比较代替纵向比较等。
再次要补产品品种和技术短板。具体来说,炼油行业要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改进炼油工艺和装备,提高对劣质原油的适应性;提高炼油行业副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烯烃行业要强化炼化一体化,促进石油基烯烃直接原料轻质化,提高轻烃所占比例;稳步推进煤(甲醇)制烯烃和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应用;芳烃产业要结合炼化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布局石化芳烃产业;促进煤制芳烃产业化,推进芳烃原料路线多元化和芳烃—聚酯一体化产业基础建设;有机原料方面,发展短缺品种如乙二醇、丙烯腈、苯乙烯、己二腈等;加快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替代重污染工艺。
发展高端聚烯烃塑料(高碳α-烯烃、1-己烯、1-辛烯等共聚单体聚乙烯、双峰和茂金属催化工艺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连续本体法ABS以及ABS合金)高性能橡胶材料。
化肥方面,调整原料结构,发展烟煤、褐煤等低阶煤制氮肥;加强磷矿伴生资源和副产品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提高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复合肥产品层次。
农药方面,发展环保型农药制剂以及配套的新型助剂;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开发推广农药及其中间体的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创制和产业化。
氯碱方面,推广零极距、氧阴极等节能新技术;鼓励发展氧氯化法聚氯乙烯,促进聚氯乙烯生产的无汞化;发展高端精细氯产品,提高副产氯化氢综合利用水平。
轮胎方面,发展航空胎等高端轮胎产品,完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制度。
企业和化工园区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产业价值链分析,寻找利润下滑的关键节点,研究有效的增值发展方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竞争力分析,对主要产业核心产品的各方要素进行打分,判断产品竞争力,并进行相应的发展战略决策;进行产品市场增量预期情景分析,对产品的未来潜力进行充分了解,为企业的后期发展提供参考。